工厂地址: 济南高新区孙村镇大正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东50米
5月15日上午,记者来到衢江区全旺镇尹家村益文家庭农场采访。该农场主要是养甲鱼的。这些天,农场主王益文正忙着上一个洁水养鱼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。
在相对简陋的办公室里,王益文对记者说:“如果天气好,估计1个月左右,这个尾水处理系统就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”
2012年5月,衢江区益文家庭农场落户尹家村。当时农场的鱼塘规模为250亩,如今鱼塘面积扩大近一倍,年产甲鱼14万只,淡水鱼5万公斤。
王益文领着大家参观了该系统。“这是人工浮岛。”王益文指着右手边的池子向大家解释,“人工浮岛”用泡沫镂空,种上菖蒲等植物,来吸收污水中的氨、氮等物质,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。
沿着“人工浮岛”边的泥路走了没几步,我们就看到一个类似迷宫的池子,池里没有水。这是平流沉淀池,池子长9米,宽5米,刚建成,还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“相邻的另一个小池,叫积污池,再过去就是活性炭池,这边还有人工湿地”王益文向大家一一介绍。
“整个尾水处理系统完工,需要50多万元。之后,我还想对人工湿地两旁进行绿化。”王益文所说的人工湿地还未完工,就目前来看还是个水渠,渠两旁种着的油菜已确定进入收割季,部分割下的油菜晾晒在水渠两旁。“是不是要求每位养殖户一定要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?”面对记者提问题,王益文摆摆手说:“不会的。是我自己要求上这个系统的。我觉得,以后洁水、护水会成社会的必然趋势。我只是想走在前列。”
据了解,该系统请杭州西湖水管理处的设计人员,根据农场的真实的情况量身定做。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,每小时能处理养殖尾水25立方米,处理后的尾水能够达到三类水标准。“这套系统,不说属全省领先水平,至少在衢州还是首屈一指的。”
此次尹家村之行,记者原定采访村里的一支“银发”生态环境劝导队。但采访了一半,听说衢江区益文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主动要求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,便前往该场采访。以前,记者也采访过淡水养殖户,知道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并不是淡水养殖的必上项目。
采访中,记者印象最深的,是劝导队老人们所说的:“即使没有一分钱给我们,看到村里和水里的垃圾,我们仍旧是会去捡、会去捞的。”以及王益文说的那句:“是我自己要上这个系统的。”他们主动参与“洁水、护水”和“我要做”的行为,值得大家拍手叫好。
上一篇:水产养殖业
下一篇:10道工序!污水处理后可养鱼